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

陳炳煥:調解更經濟省時

2010年 03月 01日 16:27 中國窗

【香港商報】訊
記者何佩珊報道:國際間貿易和商事交易越趨頻密,市民、機構之間的糾紛也隨之增加。香港調解會主席陳炳煥表示,仲裁是解決糾紛的辦法之一,但他建議市民或機構出現爭議時,應先通過調解的方法,就爭議的事項達成和解協議,若調解不成功,再通過仲裁訴訟等辦法去解決。他認為調解是一個具經濟及時間效益的辦法。
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秘書長蘇國良說,09年至今年2月中旬,該中心共調解案件170宗,其中已完成調解的共109宗,剩餘案件正進行或等待調解中,也有部分案件是雙方當事人直接談判解決。他指出,調解的案件,有95宗達成和解協議,成功率為87%,高於國際調解成功率80%水平。案件性質包括金融、證券、商業、租務、業權、信託、建築、會計等,涉及金額介乎8萬至9000萬元之間。
17日完成雷曼個案達雙贏
會上,香港調解會副主席梁慶豐亦向記者分享了一個他調解成功的案例。他說,本港一位老人因買了雷曼相關的金融產品與銀行出現爭議,涉及金額為港幣312萬元,后來通過調解,雙方達成協議。基於保密協議,梁慶豐并無透漏雙方最終的和解內容,不過他強調,老人與銀行由最初帶敵意的態度,變成雙方均滿意和解結果,達成雙贏局面。
梁氏說,該名老人從提出調解,委任調解員,到他與銀行達成最終協議,前后僅用17日時間,如果該案例通過高等法院處理,除了要聘請律師、大狀,還要花費時間去排期審判,無論金錢還是時間,雙方當事人通過調解來處理,都更具效益。
蘇國良亦指,與該案件相類似的案例很多,去年中心就接獲了210宗雷曼產品相關案件,另外有37宗與迷債相關,目前共進行了86宗,當中76宗已調解成功,成功率達88%。邀專才擔任調解員
陳炳煥表示,香港是亞洲的國際商務和金融中心,港人與內地、台灣、東南亞等地區的其他人士合作日益頻密,雙方出現糾紛時,普遍選擇香港作調解,主要因為當事人認同香港調解做法。他補充,現時該中心擁有500多名國際級本地專業調解員,未來本港將需要更多具調解專業資格的調解員。這些調解員主要從事律師、會計、建築師、醫生、銀行、工程等專業。


(來源: 香港商報) 編輯: 钟智维

0 則留言:

發佈留言

訂閱 發佈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