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16日星期日

關焯照

文匯報
迷債可了 執漏無期

雷曼迷債分銷銀行近日陸續向客戶發出回購通知,迷債風 波有望漸趨平息,但因迷債事件暴露出的金融監管漏洞,仍尚待當局盡快改善。而監管改革中,預期更為深層、爭議較大的議題將是檢討現時銀行證券業務雙重監管 體制,成為這次「後危機」處理的重中之重。證監會及金管局對此互不相讓,推出不同監管新模式以爭取擴權,券商及銀行亦形成對峙之勢,除非港府不了了之,否 則隨時連場大火併,極考智慧。有鑒於此,有學者建議,港府可考慮結合兩大機構的資源,新建另一獨立部門監管本港金融產品銷售相關事宜。  ■本報記者:顏 茜

本港現行監管制度下,證監會負責審批銀行銷售的 理財產品以及產品的宣傳單張,而金管局負責銀行前線銷售的日常監管。但雷曼迷債事件暴露出,兩大機構的工作皆有欠缺妥善之處:證監會對雷曼迷債產品定位有 錯誤,允許高風險的結構性產品冠名為「迷你債券」,令迷債「先天」就有誤導性;而金管局對銀行的前線監管亦有問題,銷售人員未有充分披露產品風險,甚至有 不當銷售,致使投資者須面對高風險,甚至承擔巨額損失。

不 過,證監會及金管局對有關批評不以為然,並互相卸責。證監會認為,「迷你債券」名稱本身無誤導性,是銀行前線人員的不當銷售手法導致投資者被誤導,而金管 局負責銀行日常前線監管,證監會並無此權限;金管局則指,證監會是雷曼迷債及產品宣傳單張的把關機構,並稱產品審批過程中,從未徵求金管局意見,暗指證監 才是始作俑者。對此,有立法會議員指,雷曼迷債事件罪魁禍首恰恰就是「一業兩管」的監管模式,該模式縱容「證監會不監、金管局不管」。

「一業兩管」變「無人管」

輿 論壓力令港府深知金融監管亟待改善,財政司司長要求證監會和金管局提交檢討報告。但遺憾的是,兩大監管機構在報告中,未談自身責任,倒是角力監管新模式, 各自爭取擴權。證監會建議本港採納澳洲的「雙峰模式」,由證監接手銀行證券業務的前線監管;金管局則堅持應由金管局統管銀行所有業務,不應再有證監會插 手。報告曝光後,業界發出不同聲音,銀行公會主席、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支持金管局的建議,反對銀行證券業務同時由證監會及金管局負責。不過,香港證券 及期貨業職工會會長王國安則認為,銀行應該把證券業務分拆出來由證監會監管,以統一監管標準,否則對證券行不公。

學者倡組獨立部門「大家管」

  究竟「一業兩管」監管架構走向何方,才更為有利本港金融業的發展?經濟學家關焯照接受本報專訪時為港府提出另一監管改革的選擇,即由證監會及金管局合作, 抽調人手成立獨立部門,「一條龍」統管金融產品在港銷售事宜,包括產品審批、風險評估、前線銷售乃至後期執法,以保證監管標準的統一,進而保障投資者利 益。

 關焯照認為,改善現行監管架構的問題,不是 只為探討到底由兩個或一個機構監管某項業務,最重要的是加強監管機構間的合作與溝通,因為雷曼事件暴露證監會與金管局在監管理念及手法上有分歧,但又缺乏 互相溝通,致使無法重手打擊不當銷售行為。現時改善監管以重建投資者信心的需求迫在眉睫,證監會不願被削權,金管局亦堅持證監無權管銀行,雙方的拉鋸對本 港金融業發展並無益處。故他建議,成立獨立部門,以將金融產品的監管駁回正軌,就像當年港府成立廉署,專責打擊貪污。

17 Aug 2009

0 則留言:

發佈留言

訂閱 發佈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