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

衍生工具炸彈 愈拆愈驚心

衍生工具炸彈 愈拆愈驚心

一般投資者對衍生工具(derivatives)的認識,過往可能只限於期指、窩輪及牛熊證,更說不定只懂它們的玩法,又或者只聽過它們的名字。

爆煲浪接浪 大國損失慘重

  直至07年美國捲起次按風暴,金融機構相繼披露在債務抵押債券(CDO)、結構投資工具(SIV)、信貸違約掉期(CDS)等「字母湯」項目的撥備及損失,連同之後雷曼兄弟倒閉觸發迷你債券爆煲,市場突然驚覺這堆衍生工具的破壞力之強,足以滅整個金融市場。

  可惜禍不單行,當歐美發達國仍未想出,如何有效監管這個千變萬化的衍生工具市場之際,希臘為首的歐洲多國又被揭發在多家投資銀行協助下,涉嫌以利率或貨幣掉期合約(swap)來隱瞞債務。原來高至國家層面,衍生工具同樣已被廣泛使用。

  近期更有不少歐美地方政府被揭發,這幾年因貪圖短期低息,或能先收取一筆可觀的預付金,不斷與投行訂立對己方極為不利的利率掉期合約,但此刻卻有如年前不少城中富豪,買了累計股票期權(accumulator)一樣進退不得。

意國掉期合約 涉350億歐元

  以人口約為2,800人的意大利小鎮Baschi為例,財務官Dominici女士便正為一紙價值2,500萬歐元的利率掉期合約而煩惱;究竟應付出龐大「分手費」,果斷地終止這「不平等合約」,及早止蝕?還是寧願每日膽戰心驚,面對最終可能須承受難以預料損失的危機,等待20年讓這紙合約期滿?

  當然,她亦有另一選擇,就是與這家投行對簿公堂,看看對方有否不法行徑。不過,無論她最終選擇怎樣做,她已斷言「衍生工具應永遠被禁止」。

  事實Baschi事件並非冰山一角,根據意大利核數署及央行的數字,單是01至08年期間,該國有525個地方政府或機構,簽訂共1,000宗利率掉期合約,涉及總金額高達350億歐元,等同該國地方債務三分一。

  究竟是市場後知後覺,還是大家被21世紀的景氣蒙蔽雙眼,才對結構複雜得只有少數專家明白的衍生工具掉以輕心?


10 Mar 2010

0 則留言:

發佈留言

訂閱 發佈留言 [Atom]

<< 首頁